吴山明

日期: 2024-03-28

点击量: 17

  吴山明:悠幽画意——《宝藏》栏目十周年人物专访
吴山明接受《宝藏》栏目专访
2013-10-15 13:22:12 来源:宝藏网
吴山明谈家乡
  我的家乡是浙江浦江县,这是一个书画之乡,在乡下,吴茀之算是我乡亲中的前辈。老百姓都说:“吴茀之画头牛,比真牛还要值钱!”于是我小时候就有一个概念:家乡出了个有名的画家。
  吴茀之先生的侄孙吴战垒和我是儿时的伙伴。我们常常趴在晒谷场上画菩萨、三国和西游,我当时就喜欢画画。
  村里每年过节时都有做香包的传统,香包上往往会印一些佛像来祈福消灾,而绘制这些佛像的任务就落到了我们身上。每次画完画,村里人总会送我们一些礼物表示感谢,有时是几张毛边纸,有时是几个香包,这对孩时的我们来说是莫大的荣誉,因此每每有这样的任务我们都乐此不疲。
  吴山明谈从艺
  到杭州后,就住在吴茀之先生楼下,那时他还不知道我会画画。
  那时能让我画画的地方不多,于是家门前那条长长的弄堂便成了我作画的地方。我用石灰在地上画,把日本鬼子、孙悟空、徐悲鸿的马画了一地。
  一次,吴茀之先生下班回来,看到一地的菩萨、奔马、鬼子,深觉有趣,便把我叫到跟前。让我凭自己的想法再画一张。我不敢怠慢,趴在书房整整一天,画了两张画,其中一张是《钱塘江野营》,吴先生看过之后直夸好。后来,吴先生动员我父亲让我去报考美院附中。1955年,我和傅伯星两人便一起去考。
  美院附中的考试相当严格,报名的两、三百人中只录取二十名。当时考试的内容为一张素描、一张创作。我从来没有画过素描,看着身边的人个个下笔迅速,心里已凉了大半,只觉得这下完蛋了……于是我又画了那张曾被吴先生称赞的《钱塘江野营》,考试结束后我十分灰心,但老师一句“过两天来看结果”又让我不敢放弃一丝希望,忐忑不安地等到发榜那天,紧张地找自己的名字,结果真的有!原来正是《钱塘江野营》打动了阅卷老师。
吴山明忆往事
  吴山明谈美院:
  1959年,我进入美院中国画系人物画专业。学院灌输了很多文人画的传统知识,使我们养成了对传统绘画的敬仰和对传统审美的理解,
  我进美院时,正值开创“浙派”意笔人物画的李震坚、周昌谷、方增先等人的创作高峰期,他们是一批年轻的精英,像《井冈山斗争》、《说红书》等作品的创作全程,我们几乎都看到了。方增先老师的《粒粒皆辛苦》刚画完,潘老(潘天寿)取的题目。原来的名字是“颗粒还家”,后来议论时,吟了《悯农》的诗句,于是“粒粒皆辛苦”这个颇有深意和蕴含民族品格的题目就出来了。
  学画初期,除了潘老这一辈教我们花鸟山水外,人物老师,如还健在的方增先、宋忠元等,对我们的影响很大,他们代表了浙派人物画的辉煌时期,很多经典之作都在那个时期诞生。我毕业留校,实际已经慢慢参与到浙派人物画的探索中了。